中教数据库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文章详情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8

【摘要】目的研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手术且病理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DIE组(94例)和非DIE组(146例),分析比较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结果 (1)240例盆腔内异症患者中DIE患者94例,DIE在盆腔内异症中的发生率为39.2%(94/240)。94例DIE患者术前诊断44例,术前诊断率为46.8%(44/94)。(2)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继发痛经[分别为53.2%(50/94)、38.4%(56/146),P=0.033]、肛门坠胀[分别为43.6%(41/94)、28.1%(41/146),P=0.013]、性交痛[分别为39.4%(37/94)、18.5%(27/146),P=0.001]、经期腹泻[分别为33.0%(31/94)、15.8%(23/146),P=0.002]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妇科检查中子宫固定不活动[分别为21.3%(20/94)、6.8%(10/146),P=0.001]、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分别为26.6%(25/94)、6.2%(9/146),P<0.01]、后穹隆触痛结节[分别为19.1%(18/94)、4.8%(7/146),P<0.01]、阴道壁蓝色结节[分别为6.4%(6/94)、0(0/146),P=0.003]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4例DIE患者共计162个DIE病灶,分别为:宫骶韧带88个(54.3%,88/162),阴道直肠隔41个(25.3%,41/162),直肠14个(8.6%,14/162),膀胱4个(2.5%,4/162),输尿管6个(3.7%,6/162),阴道壁7个(4.3%,7/162),子宫直肠陷凹2个(1.2%,2/162)。94例DIE患者中有43例(45.7%,43/94)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DIE病灶。DIE组患者合并卵巢型内异症囊肿者69例(73.4%,69/94),共计103个卵巢型内异症囊肿,1个卵巢内有1~9个异位囊腔。(5)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的发生率高[分别为76.6%(72/94)、19.2%(28/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较高,但术前诊断率不高。疼痛症状、妇科检查发现子宫活动度差、子宫颈周围有触痛结节均提示DIE的可能。

【关键词】

97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